最新最全手机游戏下载!
首页 游戏资讯 游戏资讯 细数历史上那些瘟疫:人类与瘟疫斗争的历史,也是医学发展进步的历史。

细数历史上那些瘟疫:人类与瘟疫斗争的历史,也是医学发展进步的历史。

时间: 来源:网络 编辑:2u手游网小编 浏览:63

截至4月3日上午12时,全球已有100w人确诊新冠肺炎。 虽然天气阴沉,但也有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在武汉举行的新冠疫苗首批临床试验共108名志愿者完成接种,其中18人完成隔离,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自古以来,病毒就与人类共存。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2003年的SARS病毒、袭击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等,它们引起的疾病在历史上有共同的名字——瘟疫。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对抗瘟疫,从来没有屈服过。

尼采曾在《善恶的彼岸》说,杀不了我们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让我们变得更强。 在对抗瘟疫的过程中,人类医学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可以说人类与瘟疫的抗争史也是医学发展的进步史。

一、鼠疫的爆发引发了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解剖学、隔离制度开始萌芽,同时促进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公元1346年8月,12名意大利商人慌慌张张地从卡法城(今乌克兰境内)经墨西拿港进入意大利到目前为止,西征的蒙古军队刚刚突破卡法城,他们死里逃生,但没有伴随着这种逃生的喜悦

不久,他们发现接触过自己和周围的人,皮肤上出现了黑斑,渗出了血液和脓。 在高烧不退、乱咬、精神错乱之前,很多人坚持不了48个小时,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善于算计的威尼斯商人在为了赚钱而逃离卡法市的过程中,不仅停靠了一个港口,这些情况,那些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人完全陌生。

很快,这种奇怪而可怕的传染病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在短短几年内夺去了欧洲2500万人的生命。 当时欧洲的总人口也有70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种可怕的传染病是鼠疫,也曾被称为“黑死病”。

鼠疫患者多死于大出血和组织崩溃,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叙述了当时的惨状。 \"鼻血是死亡的前兆; 男女先在大腿内侧和腋下长出一个无名的肿块,有的像苹果和鸡蛋一样大……肿块从这两个地方蔓延到全身; 还有黑斑,特别是手臂和大腿上,密密麻麻的; 出现症状的人大部分会在三天内死亡。 幸运活着的人聚集在安全的家里,把自己关在里面,小心地活着。”

1346年至1722年的400年间,鼠疫在欧洲大陆反复发生,中世纪欧洲部分地区死亡率超过90%,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欧洲人平均寿命下降20岁,至今世界卫生组织仍严令防控

面对如此强大的疾病,人类始终不屈不挠,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反复的实践和思考中与鼠疫展开殊死搏斗,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第一次卫生革命

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研究,欧洲爆发大规模黑死病,与当时恶劣的卫生条件有很大关系。

在当时的巴黎和伦敦等大城市很常见。 一个工作日的早晨,你快乐地离开家,采购当天的食材,去工作。 没走多远。 粪便从天而降,你躲闪不及,倒在满是粪尿的街道上。 此时的你必须迅速站起来,躲起来。 否则,第二波攻击可能会来。

相信我,你人缘很好,也没人会搞这个恶作剧。 实际上,所有人都把污水垃圾从窗户里倒出。 街道是天然的露天垃圾场。

在巴黎,从楼上的窗户走向街道,是的。 在街上宣泄大小便,在倒下之前发出声音提醒行人避开是合法的。 不说话直接从窗户往街上倒粪尿是违法的。

这里有有趣的社交礼仪。 男人们为了展示绅士的风格,走在女人的左侧,随时可以挡住凌空的污雨。 一直以来,都有男性走在女性左侧的习惯。

不仅沿街的住户往街上扔污水,路过的人也到处大便。 更别提马、驴和猫狗了。 因此,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永远弥漫着刺鼻的臭气。

为了防止用污水粪便铺成的街道弄脏自己的裙子,当时的女人们发明了鞋底6到18英寸( 10多厘米到半米)的高跟鞋。 踩着高跷一样的木鞋行走,显然需要高度的平衡力。 这也是现代高跟鞋的起源。

除了恶劣的外部环境,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的个人卫生习惯也相当糟糕。 当时的基督教会认为,清洗身体是神圣的,不能随意清洗。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爱干净的贵妇人每年也只洗两次澡,而路易十四自己也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洗澡。

洗澡对基督教牧师来说更是罪过,修道院每年只允许修道士洗澡两次,平时一般采用用干毛巾擦拭身体的“干洗”方式,据说著名的兰尼修道院只有三条毛巾。

如果是代表中上层的王室贵族和圣职人员还好,大多数平民都能想象到,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洗澡。 当时甚至说“污染抗病”,这些都为瘟疫的流行提供了温床。

鼠疫发生后,为了控制病情,欧洲各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前所述,中世纪欧洲的街道就像露天垃圾场,到处都是堆积的污水和垃圾,肮脏的路面是滋生病菌的温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挖掘宽阔的下水道。 因为下水道可以将污水集中起来从地下统一排放到城市之外。 雨水和污水的暗排和引流对改善城市卫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污水管道的铺设,人们不能在污浊的街道上行走。 由于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病原菌也正在失去繁殖的土壤。

1370年在蒙马特街道下修建的地下水管道的第一部分,由国王查理五世的重臣格奥布里奥负责。 路易十四时代,塞纳河右岸修建了环状下水道,左岸仍将小布里亚弗尔河用作污水管道。 到了拿破仑一世时代,巴黎形成了第一个30公里长的下水道系统。

)2)改善卫生习惯

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卫生习惯与疫情的密切相关性,开始呼吁人们改善卫生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消毒、多通风; 在食物的选择上,尽量吃干燥的肉和新鲜的水果等; 房间开始用砂浆和石头代替木板,杀虫和消毒很普遍。 以火葬为最主要的葬礼方式。 同时,教会也不再把洗澡当作罪过,有条件的家庭也经常洗澡洗手。

由于外部卫生设施的建设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鼠疫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国际上把鼠疫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由此开始从卫生习惯着手,开展传染病防治。

2、解剖学发展起点

鼠疫的肆虐使当时所有的医生都感到内疚。 因为他们不知道病是从哪里来的,找不到感染的原因和感染途径,不知道末日什么时候会到来。 被感染的人都死了,医生们束手无策,许多医生自己也成为感染的受害者。

教皇的私人医生向导希里亚克传教士不顾个人安危探访了流行病区的患者,在极度紧张的几周后,自己也病了,病魔摧残着他的肉体,病情不断恶化。

面对这不容易摆脱的不幸,希里亚克表现出了医生的理性和科学态度。 他开始尝试积极的自我治疗。 他觉得自己得了污染的瘴气病,采用了当时常用的出血疗法,用热杯子把血液吸到皮肤表面,提取毒药。

在接下来的六周里,体力恢复后,我详细记录了症状。 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病情逐渐好转。

从瘟疫魔掌逃脱的经历,让希利亚克坚定了继续研究的决心,他开始解剖病逝者的尸体,以便寻找更多的治疗线索。 解剖遗体被教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当时教皇看到希里亚库的研究很有成效,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开始祝福死者,坚定支持解剖研究。

阿克的研究很快就取得了进展。 在他留下的著作中,鼠疫有两种类型。 第一,持续发热和喷血,有此症状者3天后死亡; 第二种情况是持续发热,腋窝和腹股沟处出现疤痕,发病者5天后死亡。

由此,希里亚克准确判断了鼠疫的两种类型,即肺鼠疫和淋巴腺鼠疫。 第一种是肺鼠疫,传染性更强,比第二种淋巴腺鼠疫更致命。 前者通过空气传播传播,后者通过血液传播,前者感染性更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人们对解剖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解剖学由此开始发展。

此后,比利时人维萨里在《人体的构造》书中系统地描述了心脏、静脉、纵隔等部位的解剖,西医开始逐渐加深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从对整个疾病表象的研究到对具体系统器官的研究。 可以说解剖学的发展为现代医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隔离制度的诞生

在鼠疫肆虐欧洲期间,一些城市受灾较轻,例如法国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和比利时的小区。 因为位置偏移,所以损害很轻。 但是在离灾区很近的米兰,灾情也很轻是因为找到了阻止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隔离!

当鼠疫即将蔓延到米兰时,大主教下令隔离最先发现鼠疫的三所房子,并在周围修建围墙。 围墙内的所有人都不允许迈出半步,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米兰得以逃过了这次疫情。 1377年,意大利威尼斯学习了米兰的做法,在圣玛丽亚岛建立了欧洲第一家永久隔离医院。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城市开始采用隔离模式。

从米兰三所隔离之家开始,人类对传染病首次建立了隔离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

4、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欧洲人所遭受的苦难,东方古国也同样经历过,中世纪鼠疫爆发500多年后,我国东北也遭受了鼠疫的侵害。

1910年11月,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发生鼠疫,关东民工纷纷回家过年,经由铁路迅速蔓延至东北全境,河北省和山东省也出现了多起病例。

当时的清政府任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总监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东渡指挥疫区防疫救治。 通过尸体解剖,伍连德发现鼠疫与人间传播的特性,立即展开隔离行动,南满与京津铁路停运山海关封锁,严密管控居民往来。

1911年4月鼠疫受到限制性控制,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鼠疫,波及69个县,共造成6万多人死亡。 这次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

为了防止鼠疫卷土重来,各类民间机构随之发起了组织灭鼠行动。 北京大学从1919年开始设立体格检查所,对学生进行分科检查。 之后,民国政府卫生事务所制定了法律,将体检范围扩大到初中和小学,工厂招募也配置了简易检查站,传染病患者无法录用。

到了30年代,身体卫生已经成为大城市居民求学和就业的重要凭证,公共卫生和基础传染病防控体系也在中国得到启蒙,北京协和、上海广慈、长沙湘雅等均在此期间成立,他们代表了当时中国的顶级医疗水平,一个世纪后也位居全国医院排行榜前列

二、在对抗天花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确立了免疫学天花这一疾病。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鲜为人知,但很多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听说过它。 其实,古代天花是非常可怕的病魔。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者发病时全身起红疹、结痂,最后在脸上留下永久的疤痕,故称天花。

1、中国人痘免疫法

天花是世界上流行时间最长的传染病,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发现天花流行。 公元一世纪,天花传入中国。 东晋在南阳之战后,首先在俘虏中发现了这种痘痘,古人称之为“虏痘”。

唐宋时期特别是十五世纪以后,由于交通发达,车辆往来频繁,天花在我国的流行也日益广泛,不仅在老百姓中,在皇宫中也有传播。

一种说法康熙皇帝8岁被选为继承人,是因为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患天花康复的人再也不会得这种病了。

这种认识来源于中国人长期以来对天花的防治心得,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在研究天花的防治方法。 一个健康的人通过有意暴露于天花患者来获得对天花病毒免疫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唐朝。 那时,鼻孔内喷粉的做法已演变成较为成熟的鼻妙种痘方法,但当时主要在民间流传,并未广泛应用。

明朝隆庆年间。 宁国府太平县某不知名人士提出了人痘接种预防法,该方法逐渐在民间推广。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天花的防治,因此有关幼儿种痘的方法也出现在钦定医学教科书上。

2、牛痘疫苗问世

通过官方的倡导和普及,接种技术大幅提高。 1688年,俄罗斯最先派医生到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法。 十八世纪,中国的人痘接种法由俄罗斯传到英国,通过英国传播到全欧洲。 1860年代以后,接种人痘在欧洲越来越普遍,即使接种人痘,天花死亡率也只有2%。

1796年5月的一天,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把取自尼尔雌挤奶少女手的牛痘浆接种到8岁的未患天花男孩菲斯身上。

六周后,詹纳又给菲斯接种了天花患者的天花胶。 结果显示这个男孩平安无事,对天花有免疫力。 之后,詹纳给其他23个孩子接种了牛痘。 通过反复试验,詹纳进一步证明了接种天花预防天花比接种人痘更有效、更安全。

1871年5月,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宣布,全英格兰97.5%的人口已经接种了天花,近十年间天花死亡率下降到了十万分之四十六,即0.046%。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立法,要求国民强制接种天花疫苗。

在美国,1925年每个人都收到一枚纽扣大小的徽章,上面写着“我接种了”。 爱德华詹纳被誉为“天花接种之父”,从此天花不再是人们会变色的传染病。

从预防天花开始,人类发现了自己的免疫系统,从而建立了免疫学。 20世纪70年代,天花成为第一个被人类完全消灭的病毒。 到20世纪末,中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完成了天花病毒基因和痘苗病毒的全序列分析。 天花的消灭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健康,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三、霍乱促进了现代意义护理制度的诞生1、英国本土

霍乱曾被称为“破坏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 霍乱是瘟疫的典型代表,其危害不亚于黑死病和天花。 古往今来,印度恒河三角洲一直是经典生物型霍乱的地方病源,有“人类霍乱之乡”之称。

1817年,恒河三角洲流域中心城市加尔各答爆发霍乱。 霍乱杀死了驻扎在那里的5000名英军,然后从一个叫加尔各答的外交、军事、贸易中心向四方传播,传到欧洲各国。

1854年夏天,霍乱开始在英国许多城市流行,各地医院一时挤满了患者。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许多护士也不幸病逝,幸存的护士害怕生病,很多人逃离医院,一时之间,护理人手非常短缺。

8月,时任伦敦慈善医院护士长的南丁格尔前往英格兰南部的米塞郡医院指导患者护理。 这家英国大型医院,患者很多,几乎每半小时送来一次。

南丁格尔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自己为他们脱衣服,涂药膏。 这些感染霍乱的人痛苦地发狂,整晚都能听到可怕的叫声,医院变成了疯人院一样的地方。

由于缺乏专业护理人员,有半个月南丁格尔忙于救治患者。 她的辛苦可以想象。 幸运的是,在以南丁格尔为首的医务人员的努力下,霍乱得到了暂时的控制。

2、克里米亚战争

南丁格尔来不及喘口气,糟糕的事情接踵而至。 英国本土在对抗霍乱的同时,爆发了英国参战的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9月21日发生了阿尔玛的首次激战,英法联军获胜,但伤亡惨重。

当时,英国的野战医院破旧不堪,设在一座又大又简陋的建筑物里。 废弃的下水道无法流通,积水的污物和污水散发着恶臭,成为毒虫和微生物的最佳繁殖地,污浊的环境使老鼠横行。

简陋的医疗条件,受伤士兵得不到及时治疗,恶劣的战场环境为霍乱的蔓延提供了温床,就连法军总司令圣阿诺尔也因感染霍乱而死亡,霍乱病毒蔓延到英法联军。

南丁格尔不顾疲劳到处跑。 她给英国女王写了求助信,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支援野战医院,用筹集到的钱购买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清洁病房,改善战地医院的卫生状况。

她率领支援医疗队投靠前线,为伤员缠上绷带。 每天下跪几个小时,亲自看护最严重的伤员。 因为南丁格尔夜深了,拿着灯在病房的人行道上轻轻走着,巡视在病床上睡着的患者,英军官兵称她为“灯笼天使”。

由于以南丁格尔为首的医务人员的献身活动,战争初期的死亡率达到了42%,在1856年战争结束前下降到了22%。 克里米亚战争的医疗经历,让南丁格尔深刻意识到了病前专业护理的重要性。

3、现代意义护理制度的诞生

1860年,南丁格尔用募款在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护士培训学校。 她的学校宗旨是以护理为专业职业,科学地培养学生。

南丁格尔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名,著作《医院札记》、《护理札记》等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护理札记》阐述了护理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理,这本书被誉为护理工作的经典著作。

现代护理制度在南丁格尔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护理学成为一门专业学科。

1912年,国际护士会将南丁格尔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医院日”,改为“国际护士日”。 世界各国的医院和护士学校每年都在这一天举办盛大的活动来纪念她。

2020年是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在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肆虐全球之际,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保卫我们的生命安全,在此,向我们可敬可爱的医务人员致敬。

结语:人类与瘟疫的斗争是没有止境的。 虽然可以应对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瘟疫,但即使是现在最发达的国家也不能完全避免瘟疫的威胁。 人类在与死神的战斗中,可能无法取得全面的胜利,但可以赢得一场接一场的战斗。 因为我们手里有最强大的武器。 这就是科学方法和现代医学技术。

最后用俄罗斯散文之父格雷戈里的一句话结束了正文,把它送给在瘟疫中努力守护的你和我。

不要灰心,不要绝望,对一切都要乐观……需要决心。 ——这是最重要的,有决心一切困难的事情都会变得容易。

参考资料:

《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 ) ) ) ) ) ) ) )。

《瘟疫的故事》 (【美】霍华德.马克尔) ) ) ) ) ) ) ) ) ) ) )。

《提灯女神:护士南丁格尔》 (赵嘉文著) ) )。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