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再“广泛出现”了! 学位论文对“步步高”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回归学术能力
长期以来,“严进宽出”被形象地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征”。 但是,这几年,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事情已经不“广泛”了。 直观体现在教育部、各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要求提高论文质量。 当提高学位论文标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既定趋势时,这意味着什么? 面对逐渐提高的毕业门槛,研究生们应该如何面对? 学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能力?
感受到
新的预审标准很严格
学位论文不易“混淆”
“盯着那个审查系统看的话,有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 我想马上得出盲审的结果,也害怕不通过。 ”黄晔是暨南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写学位论文对她来说就像过关斩将,确定选题、解题答辩、写完初稿,经过事前答辩、预审、正式审核、专家盲审,直到最后的正式答辩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强调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重点抓好学位论文出题、中期审查、审核、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学位授予权方向全流程管理。 此后,许多高校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标准,降低了学位论文评审率,严格执行学校评审、盲审等制度,加强了抄袭现象的排查。
读完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课程的黄先生感到了强化审查后的压力和焦虑,他说:“几年前对学位论文做事前答辩更容易‘蒙混’。” 今年预备答辩的数量增加了,从一轮变成了两轮。 如果第一轮不能通过,就必须继续参加第二轮。 如果仍然不通过,最终的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将被取消。 ”据他介绍,参加第一轮预答辩的人接近100人,约1/10的同学被刷掉。 “如果每个小组的三位老师都有责任,三位都不同意,第一次的事前答辩就会受到磨砺,但是那么多同学没有通过,说明学校对大家的论文真的很严格。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章浩这样告诉记者。 “学校今年又增加了预审环节。 论文正式提交前由导师以外的几位老师先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审核和盲审。 我担心论文还没有提交给系统就‘夭折’,所以在截止日期之前进行了修改。”
研究生学位论文不仅加强了对硕士生的约束,而且对已经长期从事科研和学术培训的博士生要求更加苛刻。
广州大学博士生陈星说,虽然今年没有毕业,但他已经感受到了论文审查的威力。 “我有几个朋友,他们的论文都是盲审‘剪’的。 大学前辈中有人已经延长了好几年,今年两次都没有通过盲审。 如果最后又失败了,我可能拿不到学位。 ”
今年,中山大学博士毕业生赵轩亲身体验了学校严格要求带来的紧迫感。 “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领导会召开小组会议,讨论论文是否科学、规范,领导有时也会要求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指出问题,纠正方向。 初稿定稿后,面对学院的预答辩,要接受其他教授对论文选题、论证、研究工作量等多方面的预审。 总的来说,学校对学位论文要求很高,评审也多方面进行,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 ”
现状
投入时间少,学术规范差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为什么那么难?
今年1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 (以下简称《通报》 )。 全省共有36470篇硕士学位论文参加抽检,最终送审的1340篇学位论文中,有7篇被认定为“问题学位论文”,占评审总数的0.52%。 其他54篇论文,分别有一位专家表示“不合格”。 这些学位论文的共性问题包括论文规范性不够、结构松散、文字表达和组织问题较多; 科研能力和基础知识不够,一些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选题创新性,一些论文没有凝聚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涛教授多年来指导过很多本科生、硕士、博士学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非常钦佩。 “学位论文一般是研究生几年学术研究的集大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学习成果和学术研究水平。 特别是博士的话,学位论文可以说是今后研究继续道路上的“敲门砖”。 但目前很多研究生学术目标不明确,学术培训跟不上,论文基础不牢,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
如果学位论文涉及实习和毕业作品的设计等,一些研究生的时间能量就更加难以分配。
黄时自认在开始准备学位论文之前没有接触“学术”。 “硕士期间,我总体上像是按下了‘加速键’,上课、实习、课外活动等充斥着我的研究生生活,我觉得自己没有把我的学术安排好、掌握好。 ”在仓促开始的学位论文之旅中,她频频受挫,选题、研究方法、论文规范等问题困扰着她。 黄时把写论文的时期形容为“一片漆黑”。 “白天受实习单位的工作折磨,晚上回到宿舍还熬夜写论文,有时眼睛模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艺术专业丁丁也表示:“版画专业主要看硕士三年的专业能力,而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毕业创作上,所以主要致力于作品的完成。 虽说学位论文可以结合自己的作品,获得灵感的时候可以为论文积累学术素材,但埋头创作之后就无暇写学位论文,直到后期才真正开始写作。”
一篇优秀的论文,从选题的提出到定稿,每一步都需要严谨,这不仅需要足够的写作时间,而且需要平时不断的学术积累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一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导致了最终学位论文的产出困难。
方法
辅导员自主引导学生
只有积少成多才能取得大的成就
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学生来说,学位论文代表着自己的学术水平,对领导者和学校来说,学位论文是展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
在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李志敏看来,考核标准本来就要严格。 一开始会给学生压力,但在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后,可以促进论文整体质量的提高。 真正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既要监测论文结果,也要在培养过程中增加学术训练,让学生“厚积薄发”,回归学术能力的培养。
刘涛认为,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首先要负起责任。 既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又要严格把关研究成果。 “在学生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之前,导师应该尽量避免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负责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得放养学生。 ”
为了加强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导师和论文的第三方“监管”。 例如,暨南大学于2021年公布了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估结果的处理办法,其中称如果指导的学位论文“有问题”,导师将被全校通报,或者被取消导师资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领导人带来了压力。
教学很久了,既能当老师又能当朋友。 这是刘涛心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掌握,并善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对问题的认识途径。 ”在他看来,如果导师自己不努力研究,不热心教学,会给学生的毕业带来很大的障碍。 “学术世界没有等级,学生与导师的一切对话都是基于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在平等的交流中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进步。 ”
其次,刘涛认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密切结合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研究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学科专业知识。 “优秀教师也要多参与研究生教育,不能只靠导师一个人,让学生向不同的老师学习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有利于学生学术能力的提高。 ”
此外,端正学术态度也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措施。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的学生表示考研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只有三成的学生表示想在学术上深入学习。 “就业”与“学术研究”的目的错位,导致一些研究生学术热情不高,对学术研究缺乏正确认识,只追求高学历,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对此,刘涛认为,导师不仅要教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自身的学术荣誉感。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如果没有坐‘板凳’的精神,如果没有足够的热情去支撑,如果不能慢慢‘熬’下去,就很难有出色的成果。”
(应采访对象的要求,有些人名是化名) )。
作为参考
细化培养要求
控制论文质量
国外的高中也很艰苦
在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要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绝非易事。
在论文评估和答辩过程中,国外许多高校都充分相信导师的监督作用,并充分重视指导教师的意见。 在美国,学校指导委员会同意接受论文审查后,指定校内2~3名审阅者对论文进行审阅,其中导师主要是审阅者。 审阅者将对论文的审阅意见提交学部指导委员会,经委员会批准后进行答辩。
许多高校对评审专业的选择也有严格要求。 例如,澳大利亚高校规定评审专家必须来自校外,每篇论文由2~3名专家评审,也鼓励国际评审,评审专家中至少有1名国际评审。 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不仅要关注论文的研究水平和质量,还要关注论文选题的挑战性和工作量。
格林威治大学商学院教授布鲁斯克罗宁和埃德娜所罗门副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高校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标准非常严格,以格林威治大学为例,博士生在提交学位论文后,将面临内外评委答辩的挑战答辩后,审查员应当各自制作答辩报告。 博士生必须根据内外部审查的意见进行修改才能最后定稿。
两位教授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学生学术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像“考驾照”,只有合格才能有资格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 他们认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贡献知识,在学习期间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并很好地理解取得的研究成果。
他们表示,一些同学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包括时间消耗、研究、分析、写作的劳力,以及海外留学生面临语言的挑战。 因此,“研究生需要对学术有热情,对知识感兴趣,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如何改进自己。 ”。
在平时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状态。 “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并不是到了‘应该毕业’的时候就能毕业。 学校领导平时就很关注你的论文进展。 如果在某个阶段陷入瓶颈,或者无法继续下去,领导甚至会建议退学或中断研究。 ”格林威治大学应届毕业生张飞说。
“学校对博士论文非常重视数据源、格式规范、校对等,也重视学生几年的发展历程。 平时的课程、与老师的交流和反馈、参加学术会议后的报告等等,最终都要整理成一张表,清晰地展示你的学习成长过程。 导师每月都会给我开会,说进展,找问题,提出建议。 博士论文要改几十次才能通过。 ”张飞认为,学校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研究的关注,促使他们不断进行学术积累。
羊城晚报记者孙唯实习生邱家达洪羽忻汤君妍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