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是不同玩家的视角
在游戏的开头,是Albelt在1926年给Rose留下的一封信——我们最爱的这对父女组!Albelt,这位Vanderboom家族的幼子,在自己被杀害这年留下了一个连接时空的神秘装置。 两个时空的谜题关联着推进,一部分画面仍然是经典的2D平面视角,钟表数字密码、割耳朵(梵高和Gerard:勿cue)、献祭身体等等经典设计时有穿插; 而另一种画面则是锈湖系列的又一个尝试,3D立方体。玩过《The Room》 系列的话可能会感到亲切,与面前的立方体盒交互来启动某些机关,叮当作响的音乐盒、咔哒咔哒的按钮、精致的齿轮把手......有点机械解谜的味道了。 氛围方面也是那个味道。一开始还正常的画面,到后面逐渐出现尸体被掰开的牙齿、长着嘴的肉块,小黑人贴脸慢慢逼近......那种微微妙的,看似平常又毛骨悚然的感觉,在收尾时(锈湖中)前所未见的动画视觉中达到巅峰,是其他游戏里无论如何也没有的过瘾。阴暗地爬行.jpg
就这样,窥视立方体的内部,解开外面的谜题;或者激活外面的电力,来打开里面的灯。一个人处于过去,一个人位于未来,一起引导Albelt的命运。 然而完壁微瑕,这次的解谜难度和丰富度,都弗如《旅馆》《天堂岛》等经典锈湖作品远甚,按照Steam热评来说,流程基本是“找到密码——念出来——输入密码”,“有嘴就行”。这也是老玩家们差评的主要集火点。 确实如此,在体验的过程中,大量重复的谜题让我反复心里飘过问号,没有场景的复杂转换吗?没有绕圈圈的线索关联了吗?没有让人卡个两小时又过瘾的题目了吗?可以说,如果你和朋友有着“今天吃这个不?不,吃那个吧”这种程度的默契,就可以解得一帆风顺绝对没问题。 但实际上,如果看看那些和朋友一起第一次玩锈湖的玩家评论,会发现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是的,这次游戏的乐趣点主要就在“和朋友一起接力猜谜语”这件事儿上。如果是一个人,假装我和我的朋友(我自己版)在一起玩,也不是不能通关,甚至也会享受到锈湖那些平淡之处的细思极恐、逐渐诡谲的氛围......但像是玩简单的堆沙子,会丧失70%的乐趣。 但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全程忍得住不往对方屏幕上看一眼,完全语音沟通的话——体验就锐升成了拼豪华版乐高。 一个场景里,你详细地给对方描述:玩着玩着,为了让对方思路清晰地跟上自己,你会很详细地念叨:“我看到一具棺材,阿尔伯特大哥躺在里面。” “他胸口怎么有东西!” “你等等,我这儿机关动了!看看你那儿有没有变!”
另一边的朋友紧张地双眼和大脑跟着转动。 或者是这样的画风:“我把耳朵上的东西割下来了......放到烧杯台......哎,我这儿有个密码是xxx,你快看看有没有这样式的......”
无论是你画我猜的吐槽,还是心有灵犀时的异口同声,都是让人会心一笑。 我去查了查资料,其实在官方之前的开发日志中,对游戏难度设置问题有反复提及,线下展会也不断测试了这点: “游戏目标是让两个人通过交流获得满意的解谜体验,那么相对平衡的谜题难度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测试了。” 这也是官方一直指出的,开发这款游戏的初衷:两个人一起开心地解谜。 总的来说,本作是一款地地道道、两个新解谜玩家可以一起享受的解谜游戏。老玩家如果将期待稍微放低一点,也可以用30块钱,获得与朋友或恋人一起的大约1个半小时的快乐。更何况,它的素质本身也没有那么低呢。 如果看完这篇评测还觉得可以入手,那么建议现在就去购买,目前还是半价折扣,很划算! 最后还是指出一下官方之前提到的、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的大饼——他们今年还会有另一款游戏。从分屏视角的《白门》、遍布全球的线下ARG解谜到这次的双人和3D,锈湖在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和玩家的适应区,在解谜上玩新花样。无论如何,在玩完《The Past Within》之后,我对新作更加期待了。“你找到没?” “你找到没?” (两人一起)“你的智商令人担忧啊我的朋友!”